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Some Random Thoughts (with lots of bad vibes~)


又消失了一陣子﹔
沒更新Blog 就像小學生沒交作業一樣﹐心理充滿罪惡感。
不過應該也跟這幾個月來體內精華每天都被‘高嫂’ 吸個精光﹐
整天頭暈暈﹐思緒不清楚有關~

Some random thoughts:
#1﹕
在看了‘流浪神狗人’ 這部國內影評人一面倒大聲叫好﹑其導演也大聲喊出‘國片不再難看了﹗’ 的電影之後﹐我也能大聲的說﹕

‘國內的影評再也不用看﹐我也不會再花自己的錢看任何台灣片’ ﹗

放眼望去﹐目前國內線上混得不錯的影評人﹐好像沒一個逃得過電影公司以及導演的人情壓力 (讓我想到網絡影評周星星有一次說的﹕‘另外,我自己曾經收到《六號出口》的試片通知,但已經有人跟我說這部片不好看,所以我非常怕跑去看試片、導演又跟我們握手握手,然後我就會被人情壓力壓到說「這部片也不算差」’) 。
台灣電影圈太小了﹐得罪了導演/製作公司以後就很難再混﹐沒出頭的影評人也別想出頭﹐所以再不好看的電影他們都只會在漫長的抒情文影評的最後﹐說些電影的‘小小的遺憾’輕輕帶過。

不過啊﹐我倒是發現了一個評論台灣電影最中肯的電影網站﹕ 美國好萊塢的‘每日綜藝報’(Daily Variety) 。這份報紙的目標讀者以及討好的對象不是台灣導演及製作人﹐而是好萊塢那邊的電影公司的管理階層。所以影評人都得說實話﹕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看﹖有沒有票房潛力﹖﹖(因為一部好看的電影自然有票房的潛力﹐不需要靠砸下大筆的金錢做宣傳 [好萊塢模式] ﹐或是砸下大筆的人情債來找名人昧著良心來背書 [台灣模式] )。
比方‘流浪神狗人’這部讓台灣影評人感動萬分﹐回味無窮的電影﹐Variety 也就只有幾句短短的評論
Production values are smooth, but Hiromichi Sakamoto's whacky score can't disguise the fact there's nothing really going on in the script except self-pity and navel-gazing. 。
(‘製作有達到水準﹐可是Hiromichi Sakamoto 搞怪的配樂還是無法隱瞞劇本空洞的事實’)

之前台灣影評也是幾乎一面倒叫好的電影‘一年之初’ ﹐Variety 的評論也是跟我的想法極為接近﹕
Convoluted time structures and sleek visuals are messily entangled in "Do Over," a self-consciously arty Taiwanese criss-crosser set on New Year's Eve. Cheng Yu-chieh's handsome-looking feature bow is a pallid "Magnolia" overlaid with MTV and advertising techniques to tell stories that are no more invigorating for being juggled around. 。
(扭曲的時間結構及絢麗的視覺效果在‘一年之初’這部充滿自我意識的台灣藝術片中﹐混亂地糾纏在一起。鄭有傑帥氣的首部劇情長片是遜色版的“Magnolia”﹐用了許多MTV以及廣告的慣用手法來訴說一些交錯故事線也無法挽救的無聊的故事)。

所以看到Variety對國內同胞都說好﹐我卻還沒看過的‘九降風’ 有以下的評論﹐我想我還是先別看為妙﹕
a promising first feature by Cal Arts film grad Tom Lin that only lacks originality and characters to root for...Technical package is thoroughly pro at all levels. Trimming by five or 10 minutes would be an asset.
(‘加州藝術大學畢業生林書宇展現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展現他的潛力﹐雖然影片缺乏了原創性以及令人同情的人物…. 技術各個層面上都非常專業。如果電影能縮短10分鐘會更有可看性’)。

#2﹕
‘Sex and the City 電影版真的很難看’。

我為了這句話得罪了身旁幾乎所有女性朋友。

像我一樣說‘Sex and the City 電影版’難看的男性﹐幾乎都會被貼上‘性別歧視’ 或‘男性沙文’ 的這個大帽子﹐就連Newsweek 的一位記者都這麼指控。
(其實這種指控本身就是在性別歧視男性觀眾。。。就像說‘很多女生看不懂黑暗騎士是因為女性邏輯分析能力不夠’一樣的性別歧視)。
Sex and the City 的影集我幾乎每一集都看過﹐也有DVD。我討厭電影版純粹是因為以電影劇本來說﹐這部片實在很失敗。四位主角們的在電影裡面的故事動機都很沒說服力﹐很難讓我融入劇情。
比方說﹕Mr. Big他在婚禮之前猶豫了一下﹐不知到底該不該跟Carrie結婚。雖然他在婚禮前消失了一個小時﹐他最後還是回頭了﹐並沒有不娶Carrie﹔反而是Carrie 惱羞成怒不接受他﹐在馬路中間情緒失控地打著 Mr. Big (誰說家暴是男性的專利﹖)。很多女性觀眾都為 Carrie聲援﹐說Mr. Big 是不可靠的負心漢。
OK﹐很好啊﹐那沒跟他結成婚應該鬆一口氣啊﹗電影幹嘛還哭哭啼啼的浪費剩下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在‘要他’ ‘不要他’之間徘徊﹖
如果這個劇本要更有說服力﹐就應該讓Mr. Big在婚禮時一走了之﹐然後剩下的2個小時就來講 Carrie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不需要有錢富豪的女人﹐這樣才夠力啊﹗

有些女生說我這麼不同情 Carrie, 是因為我跟 Mr. Big一樣都是懷男人。那 Mr.Big既然那麼懷﹐大多數女性觀眾都還是想看到他跟 Carrie終成眷屬﹖是Mr Big實在太有錢了嗎﹖(我有時在想﹐Sex and the City 這麼受台灣女性的歡迎﹐應該是因為這部劇在女性獨立/女權主義的漂亮包裝下﹐它的core value還是﹕女人要嫁個有錢男人﹐這樣才有豪宅可以住﹐無憂無慮地買包包﹑買Jimmy Choo 鞋﹔這樣的精神錯亂假女權主義﹐完全反映了台灣當下奇怪的女性主義﹕不像歐美女性一樣獨立自主﹐又不會像日本女性那樣的小鳥依人﹐夾在中間的一個尷尬地帶)。
還好聰明一點的女生一眼就看穿這部大爛片﹐如 Vivienne Westwood 和‘高嫂’ ﹐不過世界上聰明人還是佔少數啊。

#3
最近只唱英文歌的華人樂團好像越來越多。雖然他們的音樂本身可能都不賴﹐可是不知為什麼﹐我對這些團一直都沒啥好感。也許是因為那些創作者通常母語都不是英文﹐寫的英文詞也非常不知所云 (Go Chic 的英文到還滿像 Native Speaker 的不過...); 往往唯一能合理解釋這些團用英文創作的動機﹐就是:他們想要取悅廣大的西方聽眾﹐成為國際搖滾巨星﹐而不是純粹表達對生活的想法。你的創作都那麼不誠懇了﹐也那麼看不起你周遭不會說英文的聽眾﹐那我為何要那麼好人﹐支持你成為搖滾巨星圓你的搖滾夢啊﹖﹖

好了﹐我好像一直都在說別人壞話。這樣不行﹐會被人家指控我是見不得人好。 Too much bad vibes.來說些有建設性的吧﹕

來跟各位推薦一個不錯的性格測驗: Enneagram
這是我之前讀一本劇本創作書時﹐書中用來解釋如何刻畫人物用的。這個測驗背後的理論就是﹐世界上人的個性基本上只有9種。那9種個性裡面﹐又可以分為‘極佳’‘健康’ ‘不健康’ ‘極糟’ 。各位有時間可以試試看﹐我覺得分析得滿準。
(高某人的個性是5號個性﹐其他有5號個性的偉人好像都不是很健康陽光的﹐如: Bill Gates, David Lynch, Stanley Kubrick, Kurt Cobain…如果失意的話﹐是九個個性裡面最有自殺傾向的…. 不過我還沒那個自殺的guts) 。
Enneagram 的Wikipedia 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