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金馬影展觀後感想

金馬影展結束後,還真是有些失落。這失落感不是來自沒有電影可看,而是告別了兩個禮拜布爾喬雅式的中產階級生活,每天生活重心就在看電影還有喝買一送一的Starbucks。影展結束後馬上被拋回M型社會左邊繼續過日子….
當然啦,影展的戲院同時有那麼多的文藝氣質美少女聚集在一起穿著今年秋冬最新款式,也讓我過了兩個禮拜賞心悅目的日子。可惜除了一位女生把她的Starbucks 磨卡灑到我腿上的意外,就沒其他的互動了 (電影結束之後她就馬上跑了,所以我沒機會跟她說‘小姐,你剛才的磨卡既然沒了,我們還是可以去買一送一啊’ 的這種白痴對話) 。

以下是我對這次看的片子的評論。也許是我自己選片的問題吧,這次都不是很優
(5分為滿分)

樂隊來訪時 (*** 1/2)看這部片子時,我得到了一個啟發。想拍會被國際影展青睞的片子就要有這兩個元素﹕很有異國fu的特色場景 (通常都是破破爛爛的、或很荒涼的地方) ,再搭配上尷尬的人際互動關係 (因為影展觀眾通常也都很宅、不太善於人際關係,比較可以產生共鳴) 。
誰才是大笨蛋 (*)﹕原來買票進場的觀眾才是大笨蛋﹔全片充滿賣弄小聰明的有趣對白, 可是仔細想想也沒那麼聰明也沒那麼有趣。到最後峰迴路轉的劇情有看沒有懂,也沒看懂導演想表達什麼。
逆光 (*)﹕ 炒作女性主義議題來討藝術電影觀眾的歡心,已經是老套了。記住,如果你也要拍這類型的電影,就要像這部片一樣,女主角最後一定要拒絕男性的協助,也一定要離開她原來居住的地方 ,即使她自己沒有謀生技能,到了新地方也不一定會更好。因為一切都是男性還有環境的錯,女性永遠沒有錯.... 片中有幾個鏡頭感覺是向 ‘千禧曼波’ 致敬﹔可是男女主角在巴西的大太陽下慢動作騎著摩托車、電影配樂放著電音,就很沒有 “fu” 。
寂寞邊界 (** 1/2) 前面的40分鐘還算好看 (如果你喜歡看像‘樂隊來訪時’那樣在破爛荒涼的異國場景裡面發生一些尷尬的場面類型電影的話) 。可是這部片也說明了‘荒涼異國場景+尷尬場面’的藝術片公式還是有限度的﹔到最後的30分鐘這些場景跟場面變成了只是在拖延時間的畫面,完全沒有了方向。
羅馬尼亞短篇輯 (**) 4部短片裡面只有第一部還不錯看,剩下3部都只是中下等級的學生電影。 所謂的‘羅馬尼亞新浪潮’ 到底是不是因為影評人極度需要新題材來炒作…?
幸福在西方 (**) 不難看可是看完後我也忘記電影的內容了。
啊!人生 (*** 1/2) 完全沒有劇情、也沒有什麼精彩對話的‘意識流’ 電影,感覺像是藝術版的 “Slacker” ﹔很意外的非常好看。
大吉嶺有限公司 (*)這部片讓我徹底的討厭 Wes Anderson﹔不管他的美術指導多麼的優,他的電影永遠都只是在討論有錢人家的‘煩惱’、 還有低調的傳達白人優越主義。我想這位美國影評罵得很好,我就不重複了。好像是 Royal Tenenbaums 的DVD導演講評裡面他自己說的吧,他的劇本都是窩在曼哈頓高級意大利餐廳裡面跟朋友一起喝著紅酒吃著大餐寫的﹔也許這就是為何他故事總是有種不知民間疾苦的感覺。
夢遊異境 (**) 漂亮,有創意。
怪ㄎㄚ正傳 (**)其中最難看的幾部竟然得了評審獎,佳作反而被忽略。這種事情傳到國際上去以後就沒人來參加金馬數位比賽了。
搖滾英格蘭 (* 1/2) 很電視單元劇…也不搖滾。也許關注英國族群問題的人會覺得好看吧。
臺灣新銳短片輯 (0) 無言….
非一般兒童電影 (0) 沒看完﹔看到一半就走人了…
非一般父母習題 (*)有一點點進步,可還是不好看。
傻瓜龐克之機器人現形記 (***) 沒有劇情、也一堆蔡明亮式的長鏡頭﹔可是兩個機器人在沙漠裡走來走去還是比李康生在房間裡打手槍或發呆好看多了。另外也會讓觀眾思考到‘什麼是人’ 的相關問題。

沒有留言: